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爱羊城 > 热点资讯 > 粤港澳大湾区 >  对话日本东京湾区 探寻合作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聚势 全球资本

对话日本东京湾区 探寻合作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聚势 全球资本

发表时间:2024-11-07 08:48:00  来源:网友上传推荐好文章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次   【】【】【
在全球化浪潮中,粤港澳大湾区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活力,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五载耕耘,这片充满活力的区域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卷首语

在全球化浪潮中,粤港澳大湾区凭借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经济活力,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五载耕耘,这片充满活力的区域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互联互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五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与另一个世界一流湾区——日本东京湾区的经济总量旗鼓相当,位居世界四大湾区前列。区域内科创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设施联通和规则衔接不断深化,市场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剑指国际一流……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企业和资本关注的焦点。

11月8日,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年轻的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即将拉开帷幕,在前两届盛会取得扎实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擦亮大湾区招商这一“金字招牌”。

从产线到总部,从“跟投”到“抢投”,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的丰硕成果,全面展现了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也彰显了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吸引力。规模巨大的科技及创新企业数量,支撑着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的壮大,而这片“中国第一湾”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无疑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助燃剂”。

从全球一流湾区企业的角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如今的营商环境如何,为全球企业提供了怎样的平台和商机,“吸金”魅力几何?日前,羊城晚报特派采访团队赴东京湾区进行采访,旨在深入探讨两大湾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挖掘新质生产力的源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供新思路,也为东京湾区企业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展现更好的新机遇。

对话世界一流湾区日本东京湾区 探寻两大湾区合作新机遇

羊城晚报特派东京记者 孙绮曼 孙晶 严锦程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莫谨榕 黄婷 王丹阳 许张超

有海的地方,就有风浪搏击。有湾的地方,就可能产生大环境与小气候的反差,从而逆势创新高。

在东京湾畔,碧波荡漾的海面上,巨轮缓缓驶过,桥吊忙碌地装卸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而在1000公里之外,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同样繁忙。这两个世界级湾区因港而生、依湾而兴,又依托于各自的优势,走出了独特的发展之路。

有调研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聚在距海岸100公里的范围内。

与粤港澳大湾区由城市群组成相似,东京湾区也包括“一都三县”,即东京都和神奈川县、千叶县、埼玉县,汇聚了日本的钢铁、有色冶金、炼油、石化、机械、电子、汽车、造船等主要工业部门。

东京湾区曾是“世界最大工业带”,如今正转型为知识型湾区,不断重塑自身的创新版图。其产业升级的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无疑是可贵的镜鉴。更值得关注的是,湾流澎湃向前激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东京湾区的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在这个全球资本引力场寻找更多的合作发展新机遇。

产业向智 “世界最大工业带”制造业升级之路

在刚刚落幕的第136届广交会上,一大批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产品亮相,“中国创造”以非凡实力拿下订单。从“三来一补”到自主创新,广东制造企业走出了一条更具不可替代性的“出海”路。

这与东京湾区企业的“出海”路颇为相似。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日本制造业企业曾以大规模“出海”的壮举,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1947年创立至今,诞生于日本埼玉县的F-TECH跟随时代一次次转身。在更迭的浪花瞬间泛起时,F-TECH每每看准时机蓄力一跳,跳进了繁荣的汽车时代,跳上了自主创新的甲板,又跳向了全球化的大舞台——这或许可以成为成千上万中国中小企业“出海”的借鉴样本之一。

84岁的F-TECH最高顾问福田秋秀向羊城晚报记者一行介绍,初级发展阶段,公司主要生产的是摩托车配件,“四轮的车”在当时还是新物种。但随着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开始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福田秋秀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遇,也是公司转型的关键时刻。于是,他果断地决定带领公司从摩托车配件生产转向汽车配件的研发与生产。

记者看到,福田秋秀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写着企业精神的标语。他告诉记者,F-TECH有着自己的“四力”——研究开发力、生产技术力、国际竞争力、人才力。

对于国际竞争力,福田秋秀这样解释:当初F-TECH一度与本田联系紧密,但20世纪60年代遭遇了美国市场的规则变化,“这让我们意识到,生死掌握在一家企业手中是不行的,我们要开拓更多的客户,走向全球”。他告诉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起,F-TECH开始走向全球,布局美国、加拿大、菲律宾等国家,与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建立起合作关系。在日本国内,除了本田之外,丰田、日产等知名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向他们抛来橄榄枝。

作为制造大县的埼玉,其实是东京湾区“一都三县”的“三县”中与东京接壤最多的一个。埼玉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李鑫告诉记者,从20世纪90年代日本打造东京湾区开始,整个东京都市圈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而今,埼玉县正基于原有优势产业提出更为先进的制造业发展思路。

站在海湾眺望的人,更容易看到桅杆露出地平线的第一刻。东京湾区企业们的指南针,指向的是全球湾流流淌的方向。从捕捉全球产业变化的最新气息,到早早布局智能化、数字化,“世界最大工业带”希望用更巧妙的支点撬起变革。

在东京台场的Mujin牧今科技的办公室向外远眺,能够看到被称作东京湾“新大门”的东京湾临海大桥,这里汇聚了东京湾区发展的“新气象”。

“我们想让不同的机器人实现‘书同文、车同轨’。”Mujin牧今科技创始人、CEO滝野一征向记者展示了他们创造的世界上第一台通用型的智能机器人控制器。这个控制器使得工业机器人摆脱了几十年来人工示教的应用方式,通过免示教技术/运动规划AI,首次实现了由机器人自主规划运动。

“我们的系统可以接入日本任何企业生产的机械臂,降低工业机器人运用门槛。”滝野一征说,与以往机器人公司不同的是,Mujin通过计算驱动的感知、规划、控制技术,提供了更快、更稳、更通用的机器人解决方案。

科技向新 知识型湾区蝶变的创新密码

在东京市区,距离繁华的银座不到1公里的办公楼中,聚合支付平台NETSTARS创始人李刚站在办公室落地大玻璃前,指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辆、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大堂门口转动的水球,对记者感慨,“这就是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

从2009年创立,到2015年锚定二维码支付这一主业,再到2023年成功登陆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NETSTARS将二维码支付这个“新物种”从中国带到日本,用十余年时间成长为日本市场上最大的聚合支付平台。在李刚看来,东京湾区持续涌动着的人流、车流背后,是国际化的视野和顶尖人才的集聚,这也正是支撑NETSTARS在日本全新的领域开疆拓土、“从0到1”的重要底牌。

作为一个管理资金流动的平台,系统的稳定度、安全度堪称生命线,撑起这一生命线的是支付行业的顶尖技术人才。“目前日本最缺的就是技术人才,我们利用东京湾区的国际化吸引力在全球范围内招揽了一批互联网人才,搭建起了安全、稳定、高效的支付系统。”李刚介绍,公司技术人员占比约为50%,其中有许多来自中国的互联网人才。

俯瞰东京湾,六大港口和大大小小的工业园区沿着马蹄形的海岸线串珠成链,与腹地东京的金融、总部、研发中心紧密相连。东京湾区犹如“磁石”吸引着全球创新要素聚集于此,完成从“世界最大工业带”向“知识型湾区”的蜕变。

“这当中,人才发挥了关键作用。”牛津经济研究院日本首席经济学家长井滋人认为,具备专业知识的高尖端人才聚集在一起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这是创新的一部分。吸引国际性人才,让他们在其中一展拳脚、有所作为,这是东京湾区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

“日本对人才的态度十分积极开放。”李刚说,创业人才能够申请到不同类目的政府补助。对大企业吸纳的人才,日本会在签证、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优待。

人才聚集,随之而来的活跃的科技创新、巨大的消费市场和频繁的经贸交流,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筑梦湾区、扎根湾区。

2019年,关胜男在日本关西区域创立了三泰生物株式会社,后因看到东京湾区更包容的营商环境和更便捷的信息获取环境,决定将公司迁至东京。她坦言,东京湾区营商环境十分优越,同行业的企业们会相互“抱团”,为彼此提供最新的资讯,这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这样的集群效应出现在各个行业中。滝野一征告诉记者,日本有着世界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机器人产量占全球市场近50%。尤其在东京湾区,聚集着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主要玩家”,能够产生明显的集群效应。

“东京是日本乃至亚洲的企业总部聚集地,当我们在这里制定行业标准时,围绕在这附近的成千上万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工厂们,能够快速地复制应用我们的标准,这些标准能够从东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滝野一征说,东京不仅是“产品出海”的起点,更是“标准出海”的港口。

相向而行 日企看好粤港澳大湾区潜力

倚陆向海看大湾。全球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蕴藏着巨大的活力和潜力。不少东京湾区企业在受访时表示,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级城市群,也是中国最具活力和代表性的开放性区域。

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超过20年的F-TECH对此有更实在的发言权。2002年3月,经过对中国多个城市的考察后,F-TECH将其在华首家工厂设立在了广东中山。

“最开始时,我们曾想过要到中国北方的城市开启我们的中国之旅。后来,看到了广东澎湃的经济活力,我们选择落地在了中山。”福田秋秀说。2011年起,F-TECH又在广州设立了中国研发中心。基于广州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积淀,他们从这里触摸着中国新能源车产业的脉搏,与众多崛起的新能源车厂商洽谈合作。

同样看到中国市场潜力的Mujin于2018年在广州设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彼时,日本机器人企业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海外业务逐渐成为其最大创收来源。“我们在广东找到了许多合作伙伴。我们发现,与日本企业不同的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广东企业们敢于试错,当我们有新的产品出现时,他们总是愿意以最快的速度尝试。”滝野一征说,对初创企业来说,“饥饿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在广州,企业的“饥饿精神”尤为强烈,“所以我们径直地走向了广州”。

“在广州,我们感受到了优越的营商环境。有很多日本企业在广州投资发展,我们能够和他们保持密切联系。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产业发展飞速,我们能够受益于此,找到更多高精尖的人才。”滝野一征补充道。

这是日本企业将生产布局同全球生产网络整合的“出海”模式。喜欢“抱团”发展的日企们把“出海”的优选目的地定在了粤港澳大湾区。

常年奔走于中日两国之间的埼玉县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新井满很早就看到,制造大县埼玉县与制造大省广东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空间。新井满谈到,有一次来中国时,他们发现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华为等手机品牌,产品质量好、性价比高,生产制造十分先进。于是他们开始促成这些企业到埼玉县交流,同时也推动埼玉县的企业赴中国了解最新的产品和发展趋势。他告诉记者,埼玉县不少日企有进入中国市场寻找合作伙伴的需求,他们尤其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机遇。

不仅是传统制造业,日本消费企业也对活力十足的粤港澳大湾区产生浓厚兴趣。

2022年,罗森投资布局粤港澳大湾区总部项目,选址于广州黄埔。“我们看到粤港澳大湾区消费活力十分强劲,尤其是广州,大量常住人口支撑起了广州地区的消费基础。”中国罗森华南、西部地区总代表,广东罗森总经理藤原孝司如是直言罗森在穗设立粤港澳大湾区总部的缘由。在他看来,在中国开拓市场,广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和罗森一样,自2021年在广州东方宝泰广场开设中国内地首店后,寿司郎就加快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店的速度。寿司郎母公司FOOD&LIFE大中华区执行董事荒谷和男告诉记者,在进入广东市场时,寿司郎更看重的是这里的消费习惯和供应链,“广东的消费力非常强,尤其是周末,大家不愿意宅在家里,而是会外出就餐。所以我们门店周末常大排长龙。”

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正以其开放的姿态,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在这里,日本企业不仅找到了发展的新机遇,更与中国企业共同谱写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全球伙伴加入,共同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记者手记

逐湾流破浪前行

迈向下一个五年

羊城晚报记者在调研中看到,“湾区经济”在当前全球的经济版图中起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十年来,东京湾区的发展始终与其开放性相伴相随,而年轻的粤港澳大湾区也凭借着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吸引全球目光。

正如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所说,即将举行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将深入拓展与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的经贸交流合作,向全球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吸引全球优质资源集聚,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迈向下一个五年,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粤港澳大湾区正跟随湾流的方向,破浪前行。

深见

中日专家话“湾区经济”新动向

凭制造厚植优势

以创新迎接浪潮

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京湾区,虽隔海相望,却有着众多相似之处,除了浓重的制造业底色,两者开放性、国际性的定位均颇为鲜明,释放出对外资的强劲吸引力。

东京湾区是日本对外投资的总调度中心,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高地。而粤港澳大湾区堪称全球资本青睐的投资热土,以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为例,大会共签约投资贸易项目859个,其中投资项目824个、投资总额1.63万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京湾区何以成为全球的投资胜地?两大湾区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有何“默契”?近期,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来自两大湾区的专家学者,共同探寻“湾区经济”的新动向。

扬帆出海 “走出去”开辟国际新市场

20世纪90年代,资产泡沫破裂导致日本经济陷入停滞。在出口减少和内需不足的情形下,日本企业率先采取的破局之路是“出海”,很多日企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了海外。对此,牛津经济研究院日本首席经济学家长井滋人表示:“在选择海外投资地点时,日本企业主要考虑两件事情,一是未来市场份额会如何提升,二是人力资源成本。”

“在中国投资具有独特魅力”,长井滋人特别提到,粤港澳大湾区因为供应链完善,产业集聚成势,近年越来越受到日本企业青睐。同时,中国AI、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技术方兴未艾,日本企业可以对中国本土已有技术加以就地利用。

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粤港澳大湾区的地位同样关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解读称:“粤港澳大湾区目前的海外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香港、澳门作为国际化的自由港,优势在于国际化,结合珠三角的产业发展,可以在中国产品‘出海’过程中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开辟国际市场的全球布局至关重要。”

制造焕新 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化高端化

东京湾区最突出的名片是制造业,而粤港澳大湾区也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可以说,它们都拥有鲜明的制造底色。当前,在新技术推动下,两大湾区的传统制造业也正实现从传统到创新的蜕变。

长井滋人强调,东京湾区的制造业目前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企业普遍认为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是最有效率的解决方法。“为了提高附加值,我们需要从制造产业驱动转向知识要素驱动,其中数字化转型显得至关重要。”他也坦言,“东京湾区大部分企业确实在数字化方面进行了努力,但这需要一些时间。”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也在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跃升。申明浩曾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智能家电等传统产业集群进行调研,他欣喜地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传统制造业对上游布局越来越重视。“过去,我们注重于做下游低端的加工制造,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而忽略了上游的研发设计这一端;现在,广东发力研发设计的企业越来越多,在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当中,布局产业上游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科技风起 以人才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东京湾区集中了日本70%以上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已成为日本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在长井滋人看来,国际性人才在东京较易集中,是东京湾区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

长井滋人认为,具备专业知识的高尖端人才聚集在一起,能够碰撞出新的火花,这些想法和观点往往是高质量的,是构成创新的一部分。“吸引国际性人才,让他们在其中有所作为,让他们有互相交流的场所,并且能够一展拳脚,对于创新有益。”他强调,要吸引大规模且多样化的国际人才到日本,并非让他们在这里短暂停留,而是要让他们能够更为长久地住下来。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之一。申明浩认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诉求应当是粤港澳三地科技创新的协同,如此方能在未来的全球科技革命中占一席之地。他谈到,中国很多科技领域已经从跟跑到并跑,甚至有一些领域到了领跑的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化合作以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

以人才为例,申明浩表示,香港、澳门能够集聚大量的国际性科技人才,与珠三角进行协同融合,就能形成国际化的创新人才体系,有利于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未来,在大量高校、研发机构、创投机构、先进制造业企业,以及有为政府的叠加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一定有大幅度提高。”申明浩说。

案例

拥抱大湾区

日企谋共赢

伊藤忠商事:深耕粤港澳大湾区,挖掘更多新商机

作为日本顶尖的贸易集团,伊藤忠商事在粤港澳大湾区深耕多年,从铝、铜、化学品、塑料、卫生的原材料等上游产业,到食品流通、电子材料(包括半导体)、锂电池贸易等下游产业,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们有着深入的合作。

“广州是中国非常重要的经济城市,广州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充满了活力。同时,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广东省又是中国最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大省。广州的交通非常便利,发挥着广东省内极为重要的经济中心的作用。”广州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总经理片江智明向记者谈到,身为外资企业,在他们看来,广州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投资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对外企的入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配套着不断完善的投资环境。“广州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敢于尝鲜尝新,有着高素质的服务团队,获得了外企的高度关注和青睐。伊藤忠商事也非常希望能够在粤港澳大湾区挖掘更多新的商机,为大湾区的发展贡献力量。”片江智明说。

松下集团:在粤长足发展得益于营商环境之优

松下集团投资广东已有近30年时间。如今,广东已是松下在华最重要的研产销基地之一,公司在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江门、佛山6市设立11家企业,拥有近1.7万名员工,年销售额约170亿元人民币。

2020年之后,松下对在中国的18个事业基地进行了新建和扩建,其中就包括广州市番禺区和黄埔区的工厂。“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在中国本地的研发力度,松下在黄埔区的电子材料公司是为中国通讯产业提供高端材料的主力工厂,配合中国国内通讯和IT产业的发展。同时,这家工厂还是松下集团该领域唯一拥有研发中心的海外基地。”日本松下集团中国区总裁赵炳弟告诉记者。

赵炳弟谈到,中国如今不仅是制造大国、消费大国,还是创新大国和工程师大国。广东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粤港澳大湾区,在营商环境等方面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松下集团得益于此,多年来在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他表示,作为创新发展前沿的粤港澳大湾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绝佳的环境,将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明治集团:15亿元加码布局粤港澳大湾区

今年3月,明治食品(广州)有限公司开业。这是明治集团首个采用乳制品和巧克力零食技术的复合工厂,耗资15亿元人民币。

“明治食品(广州)有限公司是明治集团在华南地区的首个牛奶、酸奶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明治集团唯一的乳制品和巧克力零食的一体化生产基地。”株式会社明治社长松田克也表示。

“这一举措将为公司在中国的巧克力零食业务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该领域的生产能力扩大近2倍。这意味着明治将更好地满足中国巧克力零食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明治方面告诉记者,明治广州工厂的布局表明了明治集团继续深耕华南市场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国市场在明治集团全球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总策划 任天阳

总统筹 林海利

总执行 孙璇

策划执行 吴江

统筹执行 孙晶 刘佳宁

编辑:邬嘉宏

来源:金羊网



以上为您带来的“对话日本东京湾区 探寻合作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聚势 全球资本”全部内容,更多敬请关注爱羊城(公益网站)!
说明:网友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爱羊城系信息发布平台,爱羊城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