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爱羊城 > 热点资讯 > 粤港澳大湾区 >  广州:2035年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广州:2035年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发表时间:2022-08-25 09:44:41  来源:网友上传推荐好文章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次   【】【】【
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8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了《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的特色和亮点。根据《规划》,到2035年,广州将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活跃、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显、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南沙区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8月24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了《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的特色和亮点。根据《规划》,到2035年,广州将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活跃、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显、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将南沙区建设成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目前海洋生产总值约占全市GDP的12.6%

“十三五”时期,广州围绕建设海洋强市目标精准发力,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632.8亿元稳步增加到2020年的3146.1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2.6%。

国际航运中心能级进一步提升。2020年,广州港集装箱航线总数达226条,完成货物吞吐量6.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351万标箱,分别居全球第4和第5位。完成滚装商品汽车吞吐量150万辆,位居国内港口第一位。广州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由2015年全球第28位跃升至2020年第13位,居全国第4位。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二级巡视员黄金锋在发布会上表示,全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广东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广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1年12月,市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进一步明确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支持将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也为广州以南沙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重要契机。

为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形成广州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广州研究制定了《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

打造沿江滨海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力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成为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涉海资源要素配置中心、南海综合开发先行区、海洋产业集群高地和海岸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推动南沙建设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支撑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展望2035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创新活跃、海洋城市文化特色彰显、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推动南沙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黄金锋表示,《规划》主要突出四个特点:空间上,强化陆海统筹和江海联动,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支撑打造珠江口“黄金内湾”;指标上,对标国内外先进海洋城市指标,彰显“老城市新活力”,构建广州特色指标体系;行动上,形成含67个项目的项目库,其中49个集中布局在南沙区,支撑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路径上,提出“五个一”规划实施路径,为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提供路线图和行动方案。

《规划》擘画了广州“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布局,提出构建“一带双核多集群”空间布局方案。打造沿江滨海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带,串联以海珠区、黄埔区为中心的海洋高端服务核和以南沙区为核心的海洋科技创新核,重点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交通运输、海洋生物和海洋电子信息等特色海洋产业集群。

建设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规划》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从科技、产业、生态、文化、治理和开放六个方面提出重点任务、举措和指标

一是全力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集聚国家面向南海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我国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加快与中科院、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指标方面,到2025年,新增涉海行业或部门类实验室2家,新增涉海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50家,涉海有效专利数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

二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重点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海洋支柱产业形成新竞争优势,加快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海洋现代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天然气水合物、海洋新材料等潜力产业。打造一批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到202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三是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实施陆海空间一体化规划管理。推进南沙区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示范区建设。强化陆海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海洋生态修复工程,构筑人海和谐的蓝色生态屏障。到2025年,滨海湿地恢复修复面积不少于1.6平方公里,海岸线修复长度不低于3公里。

打造十大海丝人文地标 形成十大海洋文旅新名片

四是彰显海洋城市文化特色。保护活化海丝文化、海商文化、海防历史遗迹等海洋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十大海丝人文地标,包括十三行、黄埔古港、莲花塔、琶洲塔、赤岗塔、南海神庙、扶胥古运河、南越国宫署遗址、光塔、南沙天后宫等。形成十大海洋文旅新名片。包括沙面建筑群、粤海关旧址、文化公园水产馆、珠江国际慢岛(长洲岛-大吉沙-洪圣沙)、黄埔国际邮轮城、广州海事博物馆、莲花山中心渔港、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大角山滨海公园、粤港澳大湾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公园、南沙湿地公园-十九涌渔人码头等。

五是提升海洋治理效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重点打造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集聚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治理创新服务区。高标准举办“广州海法论坛”。支持涉海机构走向远洋,积极参与极地和大洋科考。支持建设海洋综合管理公务船码头和海洋综合服务保障基地。

六是拓展海洋开放合作格局。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枢纽能级,拓展蓝色伙伴关系,强化涉海资源配置能力。到2025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不低于30万标箱,集装箱航线数量不少于260条,举办国际海洋高端展会5次。重点将南沙区打造成为海洋经济国际化营商环境引领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燕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来源:广州日报


以上为您带来的“广州:2035年建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全部内容,更多敬请关注爱羊城(公益网站)!
说明:网友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爱羊城系信息发布平台,爱羊城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