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站,被遗忘的还能逆天改命吗?
2010年,广州南站“空降”番禺,取代北站成为武广高铁的尽头。这一年,是北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南站处于同个起跑线上。十年弹指一挥间,南站从最初的广佛同城催化剂,到如今的大湾区枢纽门户,年旅客到发量基本上年年破亿,有了叫板亚洲最大高铁站的底气。北站就还是那个北站,虽然拥有口号响当当的“北站新城”、“空铁联运”双王规划,但却和花都一样,总被吐槽“有姿势,无实际”,被人习惯性地遗忘在广州北角。
“去北站干嘛?坐高铁?”......东南西北四个站,唯独北站,普通人很难找到去坐车的理由。直至到上个月大湾区首个免税综合体的官宣落户,才让这座快被遗忘的车站,再次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振臂高呼中。百年历史的北站,为何始如“千里之外”?手握广州唯一的空铁联运,北站新城成了吗?免税综合体的加入,能否帮助北站逆天改命?01.一条武广高铁改写了两个车站的命运北站原来是叫花都站,始建于1908年。1999年经国家铁道部批准后更名为广州北站。虽然冠以市级头衔,但这座站厅老旧、班次稀少的车站,十多年前只有两个孤零零的普铁站台。在花都并入广州后,北部经济发展和铁路运输矛盾逐渐加剧之时,北站才开始拉开高铁建设的序幕。2009年,经历了大改造的广州北站正式承担武广高铁的客运业务。
图源:花都早晨“朝饮珠江水,午食武昌鱼,晚品穗城茶”。当时简单的一句流行语,道出了武广高铁的深层次内涵:串联粤湘鄂三省,打造泛珠城市圈。如果能坐拥这样一条黄金动脉的起始站,岂不是可以奠定“人流泉眼”的枢纽地位?
眼看雏鸟即将变凤凰,可惜尽人事却输天命。次年,为了东进南拓,广州南站在番禺投入运营,一举夺走武广高铁的始发终到权,还拿了广深港高铁、双地铁交汇的王牌,如此天秀开局,杀了个北站措手不及。
广州南站,图源:网络那时候,北站的新候车大厅尚未建成,后面姗姗来迟的9号线无法打通广州北,这里又不像深圳北离市区仅差一个梅林关,一脚油门只能堵在广花公路上。花都对广州,不仅是通勤距离上的遥远,更是心理距离上的陌生,反映到北站上,里里外外就是一个词:不方便。
图源:花都早晨一来二去,除了部分北上清远的需求,搞得连花都人都不怎么去北站坐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流“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但偌大的地方总不能放着不管,班次、客运量拼不过别人,那就干脆另起炉灶、画个大饼吧!于是,为了截取人流,将北站与机场两个“左膀右臂”牢牢握住,花都谋划了一座“北站新城”。02.规划先行带火地产市场建了6年,不像新城的“北站新城”2015年,时任花都区区长叶志良就提出广州北站要搞“空铁联运”,承诺“未来9分钟到机场、规模要比南站大”。北站新城的蓝图便应运而生。在规划中,这里将会汇集37条线路、建设“T4航站楼”、“亚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商贸、写字楼等业态,从而带动北站周边乃至整个花都的人气提升,成为广州版“虹桥”。
这个目标,对于北站人气的提升有多大帮助不得而知,但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很感激它:彼时,以祈福、南华为首的地产商一路高歌猛进,硬生生把房价从8字出头拉到如今的2万3,涨幅高达191%,而同时段花都仅为96.6%...据新快报调查,2015年北站周边的购房群体中,花都本地人仅占比10%,剩下9成多是外地客群...但是,当时间来到第六个年头,踏出广州北站,还是那片熟悉的街景,熟悉的候车大厅,熟悉的门庭冷落。
从目前来看,制约北站新城扩建的主要因素是拆迁难,周边用地很难征下来。这里既没有黄埔壮士断腕般的旧改魄力,也没有南站大片大片的空地可供出让。北站附近有的只是数不清的旧楼旧村。从15年提出规划至今,周边10平方公里的拆迁范围,人去楼还在,图纸上东西广场的高大写字楼、引进的企业也看不到半点踪影。
沿北站绕了一圈,没有一个可以辐射整个板块的商业中心,相关配套仍以三线小城的面貌聚集在花城路地铁口附近。
最近的商业综合体是位于2公里外的云山广场、华润万家,规模不大,主要以满足当地人消费为主。
而这些发展受限之于北站,带来的恐怕是枢纽建设的重心转移。2016年,为配合广州铁路枢纽“五主三辅”的建设任务,白云棠溪站横空出世,定位为“五主”之一,高于北站的辅级属性,优先承接广州火车站北上的普铁及部分高铁业务。从投资规模上看,440亿的白云TOD新城也要压过百亿扩容的北站新城。命运就是如此造化弄人,就像南站抢走了北站的辉煌,白云站的空降仿佛挫伤了北站锐意进取的气势。至少到目前为止,北站新城对很多广州人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存在。03.免税综合体的落户能否拯救水深火热的广州北站百岁高龄的广州北站,并没有因此坐以待毙,在两度折戟后,仍有进击的魄力。2020年11月,数度跳票的广清城轨、广州东环城际双双通车,意味着广州北站西广场一期正式运营,终于告别了“广州北站地铁站到不了广州北站”的尴尬局面。
北站西广场开放后,可直接从城际花都站通往国铁广州北站
同时,机场和北站的轨道开通,让“进站登机,机场乘机”成为现实。花都手打的“空铁联运”牌,正式迈出了实则性的一步。掐指一算,北站目前接入的京广、武广、广清城轨三条铁路,说不上独一无二,但也绝对分量不低。除此之外,18号线北延、广佛城际、新白广城际等实打实的线路都明确接入广州北,快速拉近花都与广深莞佛的距离。当这些交通叠加起来后,便是北站的第一个想象空间。
而北站的第二个想象空间,也是迄今为止可能最具独特优势的想象空间,就是大湾区首个免税综合体。上个月底,中旅投资以83.95亿元拍得花都北站两宗地块,将打造大湾区首个免税商业文旅综合体,而且还是区别于进境免税的市内免税店,对标三亚免税城的商业模式。
未来大湾区首个免税综合体的所在地,航拍图源:房天下自从海南推进市内离岛免税店后,以三亚为首的海南楼市,一度热的发烫;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三亚免税购物金额更是突破7亿元。免税综合体的落户对北站的推动力有多大尚且无法估计,但有海南的珠玉在前,加上TOD+免税的开发模式,总能予以新的想象空间。不负众望地,该项目自面世起就被列入2021年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预计2023年开业。借此契机,北站周边的拆迁改造也让人多了一份新的期盼。长久以来,楼市价格依托于城市价值。一个很直观的对比,半小时高铁路程,北站的周边房价将近南站的一半。
这意味着,广州北站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只是需要时间和耐心去等待。如今,在地铁3号线和9号线高增站的换乘走廊上,“北站新城崛起,未来可期”的广告标语格外醒目。
从1999年更名至今,这座安于广州北角的车站,错过了机遇,败给了趋势,但又不甘埋没一隅,就像被忽略太久的孩子,一直用最大的声音试图引起大家的注意。今年是设站的22周年。不知道多久以后,当人们提起北站时,能想到的是人气旺盛的“广州虹桥”,是无比骄傲的广州北大门。关于广州北站,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