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打造精品工程 形成全国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广州样本
9月15日,市政府网站公开了广州市打造精品工程、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的会议内容。记者获悉,广州市全力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先行先试,高标准绘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形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广州样本”。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广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社区设计师、身边项目全民设计等都在全国做出了示范性探索。
建立全国首个城市建设灾害隐患风险点数据库
广州市全力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先行先试。坚持美丽国土空间新发展理念,高标准绘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探索双评价、三线划定、国土空间用途分区与管控、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存量利用、规划实施监督等国土空间规划关键技术内容,形成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广州样本”。
2020年上半年广州市共获批复用地约25平方公里;统筹开展土地资源供应管理,2020年度上半年供应计划完成率达到70%;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强化海洋空间资源管控利用,推进9个省级海洋经济发展专项实施。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建立全国首个城市建设灾害隐患风险点数据库。
开展广州总体城市设计,打造珠江景观带“三个十公里”;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白鹅潭商务区、国际金融城等重点功能平台规划建设;更新盘活城市存量空间;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完成15片历史街区和817处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规划。
广州花园(锣鼓坑片区)——雨林与空中花园项目园建效果图
建立技审分离和专家评审制度
广州市全流程推进高品质建筑方案设计与实施。注重顶层设计和把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制定关于强化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理的有关通知,制定《关于加强新建建筑工程空调设置、第五立面设计、裙楼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规划审批管理实施意见》,编制发布《广州市建筑景观设计指引》《工业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实例与特征要素汇编》,形成全市统一审批标准。进一步探索和推行分类管理、项目联审、专家把关、行业提升、科学决策等一系列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改革举措,着力提高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引入专业技术力量,建立技审分离和专家评审制度。建立技术审查平台,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技术审查;组建规划、建筑、景观、交通等多专业专家库,对位于城市重要地段、重要景观地区的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评审,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景观管控,努力提升营商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保障城市与建筑的风貌品质。
精心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如琶洲西区,提出小转弯半径、红线内外一体化等理念,实现场地要素一张图管控,从场地铺装、路侧石、设施带、无障碍设施、安全栏杆等细节入手,融入地块出让、设计方案审查、规划验收、工程实施的管理环节中,将规划设计理念向工程实施传导。创新“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思路,联动腾讯、华邦、TCL等电商总部,邀请让·努维尔、Olin、Aecom等国际知名设计公司推进公共空间场地设计。推进城市客厅规划和设计。完成广州花园总体方案设计、控规调整,完成白云山“一门一策”17个门岗规划,规划“云道”串联8大城市公园,实现6.2公里绿色路径全线贯通;推进海珠湿地景观提升工程,改造完成恩宁路永庆坊二期示范段和骑楼段,打造沙面岛、西堤、海珠广场三个珠江文化长廊重要文化客厅,实现45公里古驿道文化遗产的串联贯通。出台系列指引,编制广州城市设计导则、口袋公园设计导则;探索城市公共艺术立法工作,制定《广州市关于促进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暂行办法》;出台全国首个《广州市促进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实施办法》,编撰国家行业标准《历史建筑数字化技术标准》,填补行业空白。
云道
全市全覆盖推广社区设计师工作
切实推进民生密切相关项目。全市全覆盖推广社区设计师工作。统筹12个区(含空港经济区)形成广州市社区设计师制度,目前各区已初步邀请社区设计师270余名。积极推进“身边项目全民设计”。自2018年以来,面向全市征集百余个选点,邀请贝建中、本·伍德、倪阳、陈雄等大师开展猎桥变电站、维新横路口袋公园等20多个项目设计。编制广州市城市家具建设范例和指引,设计优化13种重点城市家具;在全国率先编制《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指引图集》,创新加装电梯举措。
接下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将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和设计大师在广州市设立分公司或工作室,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打造“设计、创意示范街区”,吸引高水平设计团队入驻。集中资源,聚焦重点功能平台实施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各区树立1-2个高质量建设样板,形成宣传与带动效应,以点带面提升广州城市建设的整体风貌。完善流程,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和指引。
倪阳设计的维新横路口袋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