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使用公筷态度如何?珠海近四成市民几乎不使用公筷!
公众对使用公筷态度如何?近日,珠海市卫生健康局开展了珠海市公众公筷使用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38.5%的人从不使用或者只是偶尔使用公筷。珠海市卫生健康局表示,使用“公勺公筷”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公筷公勺是公用的,只要是两人以上共餐都应使用。
从受访者构成来看,女性对“公筷公勺”的使用更为关注,参与比例达63.5%;在年龄结构上,调查对象年龄以20~29岁、30~39岁、40~49岁居多,共占85.4%,其中30-39岁的人群参与比例最高为40.7%,中青年对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更为关心。
或许与此次新冠疫情带来的健康防护意识提升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有86.5%的调查对象对公筷的定义有正确的认知。中年组人群对公筷的正确认知高于年轻组人群,以30~39岁组为最高,为91.9%,其次为40~49岁组,为90.4%,<10岁组最低为58.6%;从受访者文化程度来看,越高,对公筷的正确认知率越高;不同职业人群对公筷的正确认知以公务员和医务人员最高,均为91.9%,农民最低,为75%。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同时显示,还有38.5%的人从不使用或者只是偶尔使用公筷。据统计,有28.7%的调查对象几乎一直使用公筷,33.8%的调查对象超过半数的时间会使用公筷,38.5%的人从不使用或者只是偶尔使用公筷。对此,部分受访者表示,不使用公筷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提供公筷,“觉得都是家人没有必要用”、“别人都不用,不好意思用”、“太麻烦,不习惯用”也是市民不使用公筷的重要原因。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表示,使用“公筷公勺”无疑是预防“病从口入”更科学、更合理的选择。对此,卫生局建议,餐厅应该为客人准备公筷公勺。无论在家还是外出用餐,只要是两人以上共餐,都应使用公筷公勺。公筷公勺是公用的,不能直接拿来入口,夹完菜后应放回原位。用公筷公勺取餐时应注意适量,吃不了的也不能再放回盘子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