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芯”有重大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榜国家激励名单
国内首个大型综合体立体防控平台—“超维智脑”,以及国内首个支持北斗三号应用的基带+射频全芯片解决方案近日重磅发布,宣告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州力量”。
记者从广州市发改委获悉,广州市加快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6大新兴产业集群,凭借着硬实力成功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上榜“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激励名单。
“中国芯”实现毫米级位置感知
5月22日,在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广州本土企业海格通信对外同时发布两款“中国芯”,全频点覆盖的卫星导航高精度芯片——“海豚一号”基带芯片、北斗三号RX37系列射频芯片。
两款芯片的组合应用是国内首个支持北斗三号应用的基带+射频全芯片解决方案。
同一天,国内首个大型综合体立体防控平台—“超维智脑”也发布,采用的是基于海格通信北斗高精度多源融合定位技术、MAR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的全人群主动与被动定位跟踪、全场景实时感知和全自动无人机机动(无人工控制)应用。
多个百亿级产业基金成立
推动形成6大新兴产业集群
从北斗“中国芯”,到“超维智脑”,背后是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8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其中广州市成功入选 “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方”,2019年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将获国家支持,将推动有关金融机构优先给予综合性金融支持,推动相关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优先在上述地方设立子基金。
在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规划框架下,广州进一步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出台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新能源汽车发展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分别成立了总规模均达100亿元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轨道交通等产业发展基金,2016-2018年共安排专项资金31.4亿元支持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推动形成了6大新兴产业集群。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1.5倍
广州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增强新兴产业发展后劲。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富士康10.5代显示器等一批高精尖重大项目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综合类北斗产业示范园区获批,广州实施重大项目“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专项行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2018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大幅增长1.5倍,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增长191.8%)、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60.2%)等成为带动高速增长的主力军。
2019年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95个,总投资达2798亿元。
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打造重大产业创新平台
广州制定《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组建再生医学与健康、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布局冷泉生态系统大科学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设施、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建设全国在新材料领域首个国家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华南第一家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首个区域细胞制备中心等重大科研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
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国家工程中心2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建成新型研发机构50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优化营商环境建设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广州正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广州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行动计划实施,印发《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计划》等系列文件,推动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等改革任务,实现工商登记“领跑全国”,工程审批“高速公路”、税收环境“七个全国率先、一个全省率先”。
2018年广州市落户项目超过220个、计划投资额近4800亿元,10个价值创新园区新引进产值(营收)亿元以上企业61家。
共建大湾区科创中心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据介绍,依托广州市与港澳共建的30多个科技创新平台、40多个合作项目等基础,深化创新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突破,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2018年,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会挂牌成立,香港科学院陈新滋院士出任理事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南沙庆盛建立新校区,围绕适应大湾区未来发展的特色领域设置专业学科;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与香港多家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积极规划建设穗港澳国际健康产业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一批穗港澳合作重大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