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爱羊城 > 热点资讯 > 广东交通 >  广州地铁18号线新进展!将贯通中山珠海

广州地铁18号线新进展!将贯通中山珠海

发表时间:2019-09-06 09:34:01  来源:网友上传推荐好文章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次   【】【】【
早前的8月20日,珠海市挂出招标公告显示,广州地铁18号线珠海段对接中山段,全长约60公里,估算投资200亿元。届时,18号线作为大运量市域快线,直接贯通服务广州、中山、珠海三市。

广州地铁18号线又有重大进展。9月5日,琶洲西区至冼村区间这一段将进入双线下穿珠江施工。

早前的8月20日,珠海市挂出招标公告显示,广州地铁18号线珠海段对接中山段,全长约60公里,估算投资200亿元。届时,18号线作为大运量市域快线,直接贯通服务广州、中山、珠海三市。

轨道交通、跨市公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拓展了新时期中山与广州、珠海的合作空间。在重大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对接、港口航运合作、生态环境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广中珠三市有望开展深度的合作交流,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区域协同发展带来了新期待。

广州地铁18号线新进展!将贯通中山珠海,三地合作迎来新期待

推动广中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对接

40年前,“从中山去广州,要过五渡海”。负责编写《中山市交通志(1990—2015)》的李毅然,对当时“五渡海”的情形尤为深刻,“那个年代,中山人去广州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坐长途汽车,走105国道到小榄沙口渡,连人带车上船。经过南头细滘渡,再到顺德容旗渡、三洪渡,最后在白鹤洞渡进入广州。顺利的话,也要四五个小时。”

如今,从中山城区到广州城区的车程,已经控制在90分钟以内,并且朝着两市公交化的趋势迈进。未来,广中之间的跨市交通还有更多想象。

去年12月11日,广州、中山两市政府共同签署《广州市人民政府 中山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州市人民政府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中山跨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框架协议》。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双方合作重点包括重大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对接、港口航运合作、生态环境联治、产业发展协同、公共服务共享六大领域的内容。两市将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和互联互通。轨道交通方面构建两市轨道交通对接线网,推动国铁、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全面衔接。共同推进广州轨道交通18号线延伸至中山项目,规划研究广州至中山高快速轨道交通项目。

在《广州市人民政府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州中山跨区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框架协议》中,进一步明确了包括广州地铁18号线等项目在内的穗中两市跨区域轨道交通工作目标、合作内容和工作推进机制。

今年8月19日,《中山市岐江新城提升规划》正式公布,也有对广州地铁18号线的站点重点提及。规划对轨道交通线路进行了预留,将在片区内建设四条轨道线路,广州市18号线引入中山站。每隔1公里左右设置一个站点,并衔接两个高铁站,轨道线路纵横分布。

跨市公路建设也在同步推进。从两市重点合作领域来看,南沙至中山高速公路项目,广中江高速、深中通道、省滨海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是未来重点推进的互联互通项目。此外,启动对中山东部外环高速支线项目可行性研究、启动S111南沙段及洪奇沥水道特大桥的扩建工程前期工作,也在同步推进。

基于便捷交通圈的优化升级策略,在中山、广州两市的合作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珠两地研究推动地铁网规划建设

本月5日,中山市市长危伟汉带队前往珠海市,与珠海市市长姚奕生座谈。

双方围绕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深入交流,直面制约两市发展的痛点难点,就生态文明建设、交通互联互通、应急联动合作等领域的具体事宜进行协商,并初步达成合作共识。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中山、珠海等大湾区城市将形成一张城市网。两市将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统一合作发展的思想,着眼城市未来发展大局,加强多领域多层次的深度合作,推动各个项目落地落实。

会上,两地轨道交通合作被重点提及。会议提出,共同构建珠中江地铁网,对两市推动互联互通、更好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义重大。两市明确携手研究推动珠中江地铁网规划建设,共同研究广州地铁18号线南延项目的规划建设方案。

这样的互动在中江两座城市之间频频进行。

两个月前的7月12日,姚奕生一行来到中山,与危伟汉就共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关工作座谈。

会上,危伟汉表示,中山、珠海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有深厚的渊源。改革开放以来,两市在交通、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都有密切的交流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背景下,两市深化交流合作,对整个珠江西岸发展及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希望两市携起手来,形成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把握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随着港珠澳大桥贯通使用,深中通道飞架珠江两岸。在各种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互通互融更加便捷频繁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圈正在逐渐成型。交通连接的优化,令处于大湾区中的中山与珠海越来越“近”。

广中珠产业合作有望走出新路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为广州、中山、珠海拉近了空间距离。交通一体化的红利,正在逐渐延伸至产业对接。产业和创新资源的互动为三地的产城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

沿着环洲北路一直向105国道方向前进,很快就会接近中珠两市交界处,中山市市级产业平台坦洲园便设在这里。受珠海的产业辐射带动,坦洲镇已经形成了精密制造、打印耗材、摄影器材等产业链。

珠海拥有政策、人才要素的优势,中山则有资源、区位要素的禀赋。邻城之间的优势资源互补,正在推动企业和人才开始新一轮的“同城生活”。

而从汽车配件产业到生物医药产业,中山与广州的产业合作维度越来越多面化。值得一提的是,健康医药作为中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将进一步承接广州的创新资源以及利用广州的资源优势。

《广州南沙新区中山翠亨新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将进一步推动南沙新区、翠亨新区在规划衔接、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对接、体制机制创新与政策创新共享、生态环境联治、环珠江口特色水乡旅游带等八大方面合作。

当前,置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坐标下的中山东部组团,定位为湾区高端产业集聚区、湾区创新驱动合作区、珠西生物医药科创区、国际文化休闲旅游区,其空间结构为“一带、三轴、三心、多节点”。其中的“三轴”,即区域联系主轴,依托中开高速、深圳通道,快速联系深圳与中心城区;区域联系次轴,依托大外环高速联系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内部联系轴,依托南朗快线、环湾城际快速连接火炬开发区与南朗镇中心。

东部组团的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规划,也代表了中山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城市发展方向,即通过与大湾区城市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对接合作,进一步强化湾区互动、粤港澳合作、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区域发展,并积极与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区域衔接互动,从便捷交通到协同创新,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更优质的产城融合平台。



以上为您带来的“广州地铁18号线新进展!将贯通中山珠海”全部内容,更多敬请关注爱羊城(公益网站)!
说明:网友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爱羊城系信息发布平台,爱羊城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