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广东民营经济发展路!这场研讨会干货满满
12月16日,新时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广东华南经济发展研究会2023年年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学者和政府研究机构代表共议民营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还正式发布《民营企业广东样本“政策实施情况”专题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产业扶持、减税降费备受瞩目
民营经济是经济创新发展的“主战场”,经济大省广东的民营企业发展如何?记者从研讨会上获悉,2023年7月至11月,由广州大学牵头,联合广东华南经济发展研究会、广东省财政学会成立专题调查课题组,采取线上调研与线下实地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以座谈会的形式实地调研了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珠三角地市近50家民营企业。
广东华南经济研究会会长、广州大学绩效与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张仁寿在发布《报告》时指出,民营企业对政府的事后奖励与减税降费获得感最强,打通产业链、扶持产业发展和减税降费是民营企业最渴望的政策诉求;新媒体是企业获取政策的主要途径,但政策宣传不到位和政策要求高成为阻碍企业获得政策扶持的主要因素。
针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中提出的相关举措,民营企业对“健全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机制”“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等较为宏观的政策切身感受并不强,更为关心的是与企业发展和市场环境相关的政策举措。
《报告》显示,营商环境和融资环境成为当前民营企业的关注重点。调查样本中,对当前融资环境感到满意的企业占比仅为16.13%,对市场环境感到满意的企业占比为19.35%。针对现阶段民营经济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报告》还提出了对民营企业精准分类,提升服务政策的精准性和可达性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极强的政策建议。
此外,会上的《新时期广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提到,要创新外部环境,解决政策落地不彻底的问题,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强化金融支持举措,有效推进民营企业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通过加快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企业管理“去家族化”、数字化转型、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举措,不断激活内部体制机制。
专家共话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径
广东民营经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当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很多新路径,第一要做到产业的现代化,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跟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革命的步伐。”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原党组书记、主席田丰还建议,民营经济要通过管理法制化、人才国际化、文化特色化共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准入更加公平、政策落实更加有效、产权保护更加有力、舆论氛围更加友好,这些方面的期待是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馆员、广州日报集团原董事长顾涧清建议,要进一步清除有关市场准入的不合理限制措施,打破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有形或无形的壁垒;在高新科技方面推出项目清单,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理论创新落后是制约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黄剑辉建议加快民营经济理论创新,在引入“公有制=社会主义民有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四分法”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国企与民企关系;构建以“市场化+法治化+决策民主+崇尚科学+高品质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为标志的一流营商环境;等等。
“从全球范围来看,广东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文禀赋,可能跟旧金山湾区在美国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比较相似,还有GDP占比、科技主导、制造业主导等特征。”黄剑辉称,旧金山湾区通过创新引领发展,以洛杉矶、旧金山、圣迭戈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的互动以及技术创新资源的网络化分布都值得借鉴。
“企业家是第一生产力要素,形象地说,它的作用相当于厨房的主厨,主厨的水平决定了这些要素能生产出什么样的产品。”黄剑辉建议,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各级政府应建设成为“企业家友好型政府”,借鉴国际经验形成以企业家为核心配置资源的市场机制、推进制度性开放以及切实践行涉企决策民主化。
“民营企业自身要苦练内功,致力于成为百年老店。”黄剑辉建议各地企业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围绕数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等方向,实现“空中飞跃”“云中漫步”式的转型升级,“像滴滴打车,它跟传统出租不是一个维度,依靠云计算把供需两端进行匹配,滴滴打车用平台实现了对出租车行业的颠覆”。
文 | 记者 许张超
图 | 受访者提供
编辑:丁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