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深涌中支涌臭水沟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 ,今天划龙舟!
天河区深涌中支涌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暗渠重见天日、" 黑水 " 变 " 清水 "、" 黑袍 " 已脱、之前散发的恶臭已经消失,马路宽阔畅通,岭南骑楼开始显现,往日杂乱无章的城中村正在向岭南特色商业街转变。
3个多月中支涌 " 脱黑 " 初显岭南 " 乞巧水街 "
经过三个多月的整治,天河河涌重现、" 黑袍 " 已脱,马路、步行道尽收眼底,岭南骑楼初显,珠村 " 乞巧水街 " 正在一步一步显现,中支涌在3个多月间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中支涌与护林路西段的交接处看到,向北沿着中支涌的主干道已经铺好 , 全长约0.4 公里,马路两边均匀分布着细叶榄仁树和方钢烤漆双头 LED 路灯。
此外,通向城中村内部的小道小路也基本贯通铺好了,据了解这些内街内巷的道路是这里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铺设完截污管网后恢复路面时新铺的。
水质巨变 中支涌迎来首次 " 划龙舟 "
据村民介绍,端午节期间,珠村的龙舟首次在中支涌进行训练,引来了村民、路人围观,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大家都为龙舟呼声鼓劲加油。
据了解,原本中支涌上游水源不足,而且都是沿岸的生活污水汇集,可谓是 " 臭水沟 "。经过去年以来的持续整治,污水截走了,增加了上游源头补水,并且加强了水闸调度管控,在端午节期间中支涌水位高涨,水质清澈,给龙舟训练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实现了自己的龙舟在自己村 " 划翔 "。
深涌流域 " 主动脉 " 治理中的 " 难中之难、艰中之艰 "
中支涌位于深涌流域中部,全长约 1.96 公里,集雨面积约 0.84 平方公里,上游接右支涌,下游接横涌,是深涌流域的 " 主动脉 "。
据了解,全长 800 米的中支涌珠村段约有 400 米被覆盖成暗渠长达 20 多年,经过统计河涌沿岸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约 120 余栋,建筑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形成暗渠的河涌无法进行日常管养、清疏。
此外,暗渠两侧的居民生活污水肆意直排,导致暗渠内排污情况纷繁复杂、容易发酵、淤泥淤积、行洪不畅、水体恶臭,严重阻碍着中支涌乃至整个深涌流域的治理,是深涌流域河涌治理的 " 难中之难、艰中之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