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企掘金大湾区!1/4受访中小企想拓展大湾区内地城市业务
“信心有数”栏目上线啦~
2023年,实干拼经济!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上线“信心有数”栏目,用数据记录广东实现现代化的奋进之路,用数据描绘万马奔腾共创美好的活力之路,用数据书写每一个你我昂扬向上的信心之路。
千里之行,系于你我;心中有数,广东可期。
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不少香港中小企对经济发展持乐观预期。
根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公布的2023年度第一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调查,逐步通关及放宽社交距离等措施,为香港本地中小企带来曙光,不少中小企预计会增加本季投资额,商界正逐步重拾投资信心。
由于市场规模更大、成本较香港及其他地方低、有更多商业伙伴、供货商、外包供应商等因素,大湾区不断吸引香港中小企拓展其业务至大湾区内地城市,逾一成香港中小企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有销售业务,近四分之一考虑拓展大湾区业务或增加投资。
1/4香港中小企有意拓展大湾区业务
调查数据显示,有逾一成(11%)受访香港中小企已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有销售业务,其中,41%表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营业额占其总营业额一半或以上;34%表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营业额占其总营业额的20%至49%。另外,已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进行采购、生产和使用外包服务的中小企分别占27%、13%和6%。
24%受访香港中小企表示是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考虑将业务进一步拓展至大湾区内地城市或增加投资。其中超过七成(72%)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拓展销售业务,超过四成(44%)拓展外包专业服务或顾问,拓展采购的则有36%。有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拓展业务占比最高的三个行业为“信息及通讯业”(56%)、“专业及商用服务业”(31%)及“制造业”(29%)。
据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因为市场规模更大、成本较香港及其他地方低、有更多商业伙伴、供货商、外包供应商等原因,大湾区内地城市能够吸引香港中小企拓展业务。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有销售业务的香港中小企中,超过四成更表示大湾区内地城市营业额占总营业额一半或以上,反映大湾区商机庞大。
三成香港中小企了解大湾区政策规划
调查结果也反映中小企自身对当地政策、措施及市场的了解最能影响企业是否开发大湾区内地城市业务。
数据显示,目前只有35%受访中小企表示对大湾区的规划或政策措施有所了解,其中以“制造业”(46%)、“金融及保险业”(44%)、“信息及通讯业”(38%)、“专业及商用服务业”(38%)及“建造业”(38%)的比率较高。而众多大湾区规划或政策措施中,最多中小企认识的包括“专业人士可于大湾区执业”(57%)、“税务优惠”(53%)及“跨境理财通”(47%)。
在拓展业务至大湾区内地城市时,中小企遇到或预期遇到的六大挑战为:内地外汇管制措施(34%)、不熟悉当地法规(33%)、产品或服务不适合大湾区内地城市(32%)、投资风险较大(30%)、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客户需求有差异(26%)及不熟悉当地税收制度(25%)。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月初开始,香港逐步恢复与内地免检疫通关,相关措施有助促进两地经济活动及人员往来。加上内地逐步复常,预计内地今年国内生产总值会迅速增长,为香港中小企拓展大湾区内地城市提供有利营商环境及条件。
据其介绍,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已经联同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及澳门生产力暨科技转移中心,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生产力促进服务联盟”,提供最适切的当地行业信息和技术经验,以提升中小企的生产力和竞争力。随着更多商家掌握大湾区内地各城市的产业落地信息宣传及规划,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香港中小企拓展当地市场,把握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各种商机,促进大湾区经济融合及协同发展。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南方新媒体科技公司
策划:王卫国邹莹
统筹:凌慧珊
数据采集分析:林芯芯
设计、动效:张许君 邓捷敏
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