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数出现改善
广州迎来结构性恢复。
广州市统计局8月27日发布1—7月数据显示,广州生产、需求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数出现改善,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二季度至今,广州有效实施的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举措,正在陆续发挥作用: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接近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产值产量成倍增长;
——高技术和高端服务业有能力逆势高速增长;
——老广网购热情保持高涨,带动消费市场逐步回暖;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最为有力,同比增长54%。
新能源汽车产值产量成倍增长
在最受关注的工业方面,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继续爬坡,同比增长3%,增速比1—6月再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7月当月同比增长6%,增速比6月提高7.3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比1—6月提高4.9个百分点。
今年一直逆势增长的新能源汽车,1—7月实现产值、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倍和1.3倍。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1.6%。
从产品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增势较好,新型显示产业中智能电视、显示器产量保持较快增势,同比分别增长63.7%和24.6%;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模拟芯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4倍和15.2%。
有利于工业智能化、自动化转型的产品增长是较快的,比如安全自动化监控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0.6%和33.3%。
服务业增速恢复正增长
在体量最大的服务业方面,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速终于恢复正增长!
1—6月(服务业一般错月统计,数据延后1个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增速比1—5月提高0.5个百分点。6月当月同比增长5.4%,增速扭负为正,比5月提高5.7个百分点。
现代物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比较明显,同比分别增长18%、7.5%、5.5%和5.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随着疫情形势趋好,降幅也开始收窄。
从目前数据看,高技术和高端服务业有能力逆势高速增长。
高技术服务业中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5%和14.5%。
高端专业服务业中的质检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20.5%和20.2%。
“三驾马车”两驾回暖
作为经济引擎的“三驾马车”,恢复上依然有潜力、有空间。
消费方面,网购带动消费市场逐步回暖。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2.97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6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限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餐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2%和25.6%,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此外,支柱产业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4%,其中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98.8%。
因国际形势和疫情等原因,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4%,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6.2%。
投资方面,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势良好。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0.3%。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提速,同比增长3.4%,增速比1—6月提高0.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6.3%,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房地产开发投资比较平稳,同比增长0.6%。
投资最为有力的,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4%,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7.9%。
出口方面,出口降幅持续扩大,但进口增速有所提升,进口总值2636.1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1—6月提高0.3个百分点。
而且全市实际使用外资达到了362.66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比1—6月提高4.5个百分点。
广州“流量”正在“回巢”
一方面,客货运量均有所回暖,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由负转正。
全市客运量、货运量降幅比1—6月分别收窄3.1个和1.2个百分点。全市航空客运量、货运量降幅比1—6月分别收窄3.4个和0.9个百分点。
其中,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增速双双小升,铁路客运量、货运量降幅双双收窄,港口货物吞吐量继续收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由负转正。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小微企业贷款较快增长。
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4.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存款余额7.89万亿元,同比增长8.9%,贷款余额6.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3%。
7月末,住户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5%,其中,中长期经营贷款增长30.4%,比6月末加快2.9个百分点。
信贷对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7月末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7.0%和19.5%。
总的来看,7月份广州经济延续恢复向好势头,处于经济回稳的关键节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苏力
【作者】 苏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