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利好!广州推出两大行动方案支持科技型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企业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5月30日,在广州市推动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孙翔介绍了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与“高企六条”有关内容。据了解,近日广州市科学技术局研究制定了《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6年)》(简称“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和《强服务树标杆 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行动方案(2022—2026年)》(简称“高企六条”),提出了未来五年支持科技型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行动计划。
据孙翔介绍,两个方案以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硬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高企”的梯次培育体系为主线,通过强科研、兴产品、优人才、暖服务、促金融等多项任务举措,引导人才、资本、项目、平台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做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蓄水池”,做强做优高企“牛鼻子”。具体提出,力争到2026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30000家以上,高企数量达到1.5万家左右,新增上市高企100家左右,打造一批符合国家战略、扎根广州、研发投入高、产品服务定位全球、品高价优的硬科技企业,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促进广州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具体来看,两个方案共包含了四个主要方面的举措。在“引导式”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全市着力打造“四科”标准科技型中小企业(即每个科技企业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产品、科技人员占比大于60%、以高价值知识产权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超过5项、研发投入强度高于6%),优化市科技计划支持企业研发的机制,在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专项、科技创新券、高企政策性后补助等方面给予专门支持。
针对高企,广州充分发挥高企在科研攻关中的核心骨干作用,鼓励高企加大研发投入,根据研发投入等情况,认定高企最高奖励100万元,部分区叠加可达150万元;培育领军企业,支持龙头高企主动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研发项目,建设高水平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和创新联合体。积极拓宽科技企业市场前景,发挥一批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的作用,打造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推广一批创新产品名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广州“聚焦式”强化科技金融供给,通过“投早”“投小”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迈出“起步一公里”,加强金融供给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育苗”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作用,推动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实施“以赛代评”“以投代评”等市场化项目遴选机制,每年安排1亿元创新创业大赛奖补资金,获奖覆盖面最高达1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单个企业最高奖励达200万元,大赛奖金将从今年开始采取“免申即享”的方式当年拨付到科技企业,更好的扶持企业创新发展。
此外,广州继续发挥好广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作用,建立完善的资金池合作银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加大风险损失补偿比例,对即将上市的科技企业适当提高放贷额度上限;推动广州高企充分享受央行额度2000 亿元、利率1.75%的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红利,多措并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实施高企上市倍增行动,积极向上交所、北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等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荐高企上市融资;开设高企上市辅导班,助力企业登陆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
在吸纳人才方面,广州“前瞻式”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据了解,广州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高端人才,探索市场化评价人才机制,对市场认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人才和团队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完善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或“旋转门”机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端研发人才纳入相应的职称序列;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国际人才,支持外国专家、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科技项目;同时也为高企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链条,积极帮助高企对接科技人才。
此外,广州还“保姆式”地优化企业成长生态。孙翔介绍,新近发布的两个方案均强调发挥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成长过程中的全方位系统性的支撑服务。其中,针对企业成长阶段不同的特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十条”为企业提供创新体系建设、政策咨询、研发费用归集、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等全链条创新服务,以帮助企业搭建成长初期的创新体系。
而“高企六条”则强调服务高企做强做优做大,通过建立“三个一”服务体系,创建一个高企培训品牌、组建一支高企培育导师队伍、建立一批高企服务工作站点,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企业服务机制,做到“政府搭台、市场主力、企业受惠”,推动科技创新政策扎实落地。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