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两会|发力数字经济,广州如何“快马当先”?
数字重塑世界,数字领跑未来。
近年来,广州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及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一批数字经济顶层规划政策落地,一批试点示范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国领先……
在数字经济赛道上,广州可谓“一马当先”。在接下来的发力竞跑中,广州该如何扩大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真正将数字经济打造成为城市经济新引擎呢?
在广州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李键带来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打造广州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提案,客观分析广州数字经济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三条建议。
广州数字经济“一马当先”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广州城市经济新浪潮。近年来,一批数字经济顶层规划政策落地。以省名义印发《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
一批试点示范加快推进。获国家批复创建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国领先。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国领先,拥有全省唯一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已形成新型显示千亿级产业集群。2020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李键表示,目前,广州数字经济发展虽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企业支撑,但在数字经济这一庞大的产业生态当中,仍存在着在数据要素确权、流动、交易以及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等方面研究不足、制度创新不足;产业链衔接不足,缺链少链弱链;“缺芯少核”问题突出,前沿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不足;数字技术应用仍以简单消费和渠道赋能为主,数字应用场景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挖掘。
推进产业创新,加快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为此,李键在提案中提出了多条建议。每一条都紧扣数字经济发展内在规律,极具针对性和建设性。
一是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载体,加快推进制度创新。
李键建议举全市之力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重点创新平台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与港澳及国际的对接融通,争取国家支持在试验区实行穗港澳三地数据跨境开放共享及安全管理,在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新业态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探索研究数据要素流通机制,研究建立数据要素确权、交易制度,争取粤港澳大湾区数据交易所落户广州,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数据跨级、跨域融合。集中布局建设区块链可信数字基础设施,深化区块链技术在政务、金融、医疗、制造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分离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盘活数据资产。推动以监管沙盒为核心的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落地,主动承接国家金融改革开放任务,建立金融产品创新的测试机制、消费者保护机制,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政策提供广州实践。争取数字货币试点落地,探索利用数字货币提升金融监管、支付效率和网络安全。
二是建议广州加快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基础建设,推进技术创新。
加快前沿理论创新,重点开展数学模型、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核心算法、分布式云、高并发区块链、计算生物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快数字经济关键核心应用科技攻关,开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移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理论研究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原始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广州实验室和人类细胞谱系、冷泉生态系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科考系统、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发展,加快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建立健全以科学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为核心的原始创新体系。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进程,支持本土重点企业和重点零部件供应商发展壮大,强化国内产品和技术的可替代性,降低供应链风险。探索数字计划应用和集成创新,建立对接不同行业的数字转型技术、工艺、流程、标准的共性技术解决方案。
三是加速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等经济新增长点,推进产业创新。
李键建议,加速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家居、生物医药等行业转型为重点,大力发展芯片设计、封装、制造和高端工业软件,重点推动智能汽车整车、核心关键零部件研发创新及产业化;加快传统工业生产数字化、集约化、智能化改造,培育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制造、远程运维服务、众创众包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动“工业互联网+供应链”创新发展。支持新兴数字化服务发展模式,重点推广远程办公、在线金融服务、在线文化娱乐、在线会展等数字化服务;加速文化旅游、交通出行、商业零售、医疗卫生等场景与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支持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造数字化运营平台,推动平台经济发展,催生新岗位新职业。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开放力度,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交通、医疗、教育、金融、政务等行业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应用示范场景;支持国内外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和新型智慧应用等各类成果在广州先行先试及推广输出;建设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加速形成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成果;加强数字技术在生产端赋能、产业链修复等方面的开发应用,加快规模级新消费场景应用落地。四是激发夜间消费市场新活力,引导企业运用网络直播、VR实景体验等多媒体工具开展营销活动,鼓励实体零售企业设立夜间消费专场,进一步拓宽居家消费市场,提升夜间线上消费体验,加快以直播电商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新业态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张姝泓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来源: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