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需多建“海绵城” 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率
广州常有“水浸街”的场景。不过,如果控制得当,不仅减少“水浸街”,还能好好利用雨水资源。10月9日,广州市水务局通报2019年广州海绵城市实施情况。
既能“吸水”又能“放水”的广州海珠湿地
广州常有“水浸街”的场景。不过,如果控制得当,不仅减少“水浸街”,还能好好利用雨水资源。10月9日,广州市水务局通报2019年广州海绵城市实施情况。
根据广州市水务局通报,截止2019年年底,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累计已完成投资33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为311.5平方公里,占全市建成区总面积的20%。2019年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4226万立方米,雨水资源化利用量占年均降雨量的比例为3.1%。
为更好地利用雨水资源,广州需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推广透水技术,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下凹式绿地、湿地公园、屋顶绿化等雨水滞留设施,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推广一批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通报还称,挖潜建成区雨水回用能力,在新城区配建雨水回用能力,是广州提升雨水回用的主要手段。位于中心城区的海珠湿地,是广州建成区雨水回用的现成案例。湿地核心区域海珠湖,可容纳约200万立方米雨水,可调节周边城区内涝约50平方公里。在枯水期,海珠湖又可对周边河涌进行补水、调水,解决上游河涌截污后河涌干涸问题。
以上为您带来的“广州需多建“海绵城” 提升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全部内容,更多敬请关注爱羊城(公益网站)!说明:网友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爱羊城系信息发布平台,爱羊城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