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被认定为广州总部经济集聚区
近日
琶洲会展总部和互联网创新集聚区
被认定为
广州市两个总部经济集聚区之一!
自2015年6月启动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开发建设以来,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已引入了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国美、小米、YY(欢聚时代)、唯品会、科大讯飞、康美药业等多家知名企业建设区域以上总部,计划总投资725亿元,建设21个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额超过310亿元;龙头企业在建设总部大楼的同时,加快产业导入,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80亿元。
在为总部企业、龙头企业打造平台的同时,海珠区真金白银给出的总部企业落户奖励也是全市最高的,今年出台的《广州市海珠区加快建设创新岛若干措施》(简称《海珠创新岛十八条》),对海珠区总部企业的奖励上不封顶。
目前琶洲共有广州市总部企业13家,其中有11家总部企业纳入广州市2018度奖励总部企业名单,按照《广州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暂行办法》,这些企业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和补贴:租赁办公用房的,自认定年度起,连续3年每年按5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办公用房补贴,每年最高可给予200万元;对购置办公用房的,给予购房价款5%的一次性购房扶持,最高可给予1000万元。
琶洲总部经济集聚效应显著
得益于海珠区高质量的建设投入
做好顶层设计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三重重大机遇在琶洲叠加,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平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发展高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先行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制度创新试验田”四个发展定位加强与国家、省、市工信部门,省、市发改(大湾区办),省、市科技部门和省港澳办等单位对接,高起点编制《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争取率先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开放合作、制度先行等方面形成标杆示范效应。
突出政策引领
聚焦海珠创新岛核心定位,紧扣“创新”二字,既拼政策力度,也拼创新强度,对政策数量做“减法”,对扶持力度做“加法”,对实施效果做“乘法”,将海珠区原有政策体系删繁就简加以“浓缩”,出台《海珠创新岛十八条》,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真正突出政策的引领效应。《海珠创新岛十八条》突出服务功能,以新兴产业、新兴平台、新兴人才为主,涵盖了对创新企业、新兴产业、创新载体、创新平台、创新资本和创新人才六大类奖励。
优化服务支撑
为琶洲会展总部和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企业配备首席首席服务官、行业服务官、属地服务官,为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个性化+全流程”服务。成立推进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和琶洲重点项目服务协调小组,定期召开小组会议,统筹协调区域整体开发建设,并按照项目管理模式,落实专人专责跟进,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打造“琶洲审批模式”,实行施工审批手续并联审批,破解前期手续审批周期长导致重点项目工程进度停滞问题,使条件成熟企业提前至少9个月进场施工,把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等审批手续的办理时间由25个工作日缩减至3个工作日。
强化精准招商
修订《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产业用地项目引进工作指导意见》,设置产业方向、企业规模、拉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指标,精准定位招商对象。积极围绕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抢占产业链、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市区联动主动上门招商。
加大载体供给
2015年启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前在琶洲西区落地的10个项目中,环球贸易中心、宝地广场、广报中心、和睦家、中国移动5个项目已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42.7万平方米,赫基、合鸿达、欧派、星河湾、广铝远大5个项目在建,建筑面积52.6万平方米。启动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建设以来引入的21个项目中,有17个已经动工,阿里巴巴、唯品会、环球市场、复星等4个项目已有9栋楼宇封顶。预计到2021年,西区已拍地项目将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新增优质商务楼宇载体面积250万平方米以上。
全球化的发展视野
积极引进总部企业
规划先行
软硬件齐发力
相信随着各项举措进一步深化落实
以及被认定为广州总部经济集聚区的利好
琶洲必将驶上总部经济发展快车道
为海珠创新岛发展再添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