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爱羊城 > 热点资讯 > 广东财经股票 >  2020年广州的发展蓝图 十个关键词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广州的发展蓝图 十个关键词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发表时间:2020-07-27 11:21:30  来源:网友上传推荐好文章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次   【】【】【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广州市人代会推迟至今举行。《报告》对今年这一特殊时期的工作进行了哪些安排?有哪些亮点?又有什么新提法?对此,羊城晚报记者梳理了《报告》中的10大关键词,并邀请相关专家、代表一一解读,让您看清2020年广州的发展蓝图。

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今天上午开幕,市长温国辉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广州今年准备这么干!十个关键词读懂《政府工作报告》

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作《政府工作报告》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广州市人代会推迟至今举行。《报告》对今年这一特殊时期的工作进行了哪些安排?有哪些亮点?又有什么新提法?对此,羊城晚报记者梳理了《报告》中的10大关键词,并邀请相关专家、代表一一解读,让您看清2020年广州的发展蓝图。

2020年广州关键词:

1.关键词:疫情防控

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国内疫情影响仍在持续。我们要做最坏打算,做最充分准备,用最有力工作,争取最好结果。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

解读: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杨智聪表示,当前,广州市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但是,全球疫情仍在持续,广州作为国际口岸、交通枢纽和流动人口众多的特大城市,受输入疫情的影响在所难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广州依然会出现散发病例,稍有放松,依然存在社区传播的风险。所以,要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做好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精准防控,结合口岸防输入和社区防反弹,抓好常态化下疫情防控,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符畅)

2. 关键词:GDP增速

未提出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摘要:要坚持抓当前、打基础、利长远,更加专注于稳就业保民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更加专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专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

解读:在近期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与之相对应的,《报告》也没有提出今年广州市的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提出了三个“更加专注”工作安排。 广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建荣表示,考虑到外部环境的极大不确定性,今年没有提出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聚焦抓好“六稳”“六保”,设置了相应的目标任务,同时增加了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公共卫生等领域相关指标。(罗仕)

3.关键词:“六稳”“六保”

保就业保主体扩投资促消费

摘要:共克时艰共渡难关,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在年度计划综合压减17.3%的基础上,对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再压减15%,腾出更多资金援企稳岗保民生。全力保就业促增收;突出稳“四链”保主体,完善落实减税降费、财政、信用等配套支持政策,预计为企业减负超过880亿元;着力扩投资促消费,推动投资近5000亿元的数字新基建项目落地建设。

解读:在《报告》中,做好 “六稳’”“六保”工作被安排在“2020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主要工作”的第一部分。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市场研究所所长何江表示,之所以放在如此突出的位置,是为了从实际出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疫情给广州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突出 ‘六稳’ ‘六保’工作,是为应对疫情影响而适时做出的工作调整,是新形势下合理的政策选择”。

在何江看来,《报告》强调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报告》要求大幅度压缩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腾出更多资金援企稳岗保民生,这样精打细算,就是为了把每一笔支出都用在刀刃上,落到保民生的目标上,切实能起到帮助企业和群众作用。“《报告》还强调保就业、保主体、促消费等举措。保住主体才能保住就业,保住就业才能促消费保民生。”何江表示,这几项举措密切联系,都统一到保民生这个根本目标上来,这样安排突出了民生导向,兜住民生底线。(周聪、陈亮)

4.关键词:“双区驱动、双城联动”

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和增长极

摘要:着眼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发挥广深“双城联动”、广佛“极点带动”作用,引领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和增长极。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科技人员往来畅通、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科研仪器设备通关便利、大型科学设施和科技资源共用共享、科技园区合作共建;加快与港澳营商环境、金融、民生、质量标准等领域规则对接任务落地落实。

解读: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表示,“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是广州进一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举措,将充分发挥广州、深圳以及港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引擎作用。当前大湾区内正在加速交通互联互通的建设,而规则和标准上的对接仍有待进一步突破。释放“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效应,推进科技人员往来畅通、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等措施,正是为了更好地为多方面的对接做探索,实现合作共赢。(谭铮)

5.关键词 营商环境

打造全球营商环境新标杆

摘要:打造全球营商环境新标杆。实施营商环境3.0改革。对标世界一流,实施流程再造减环节、全程网办减时间、政策普惠减成本,推行“一网通办”服务平台、“一件事”主题套餐服务、“一门式”政策兑现等改革措施,争创营商环境“广州样本”。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新经济“包容期”管理等新型监管模式。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着力培育发展技术、数据交易市场。

解读: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表示,没有一流的营商环境,不可能有一流的湾区或者世界级城市群,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一流的营商环境对广州和大湾区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广州在自贸区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他表示,广州要打造全球营商环境新标杆,贸易投资便利化是重要的一环。广州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能,接下来,广州会把城市功能平台、软环境等方面建设的更好。(张豪)

6.关键词:交通

京广、京九、广深港等高铁引入市中心

摘要:增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广州东站改扩建、广州南至广州站联络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地铁18号线延伸至花都段工程早日动工,推进5个国铁、7个城际轨道、12个地铁(即3号线东延段、5号线东延段、7号线二期、10号线、12号线、14号线二期、18号线、22号线、8号线北延段、13号线二期、11号线、7号线一期西延顺德段)、6个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将京广、京九、广深港等高铁引入市中心,开工建设新塘站、广湛高铁广州段等项目,建成广州枢纽东北外绕线,开通运营广清城际一期、地铁8号线北延段。

解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表示,广州下决心引高铁进入市中心,将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就要求广州全面增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广州是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高铁入城后可以强化商贸、岭南文化中心等的功能定位。高铁入城后,对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流动、交往也非常有益。她表示,从站点分工来看,广州站、广州东站作为客运站,可以与城市轨道、城市地铁相关联,无缝衔接;广州南站、佛山西站、广州北站、新塘站则定位辐射外围,面向大湾区。(鄢敏)

7.关键词:枢纽

建设国际信息枢纽

摘要:建设国际信息枢纽。加强国际IPv6根服务器节点服务能力建设。打造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数字枢纽,争取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地。推动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升级改造、拓宽运用领域。推进5G云计算中心建设。

解读: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认为,广州建设国际信息枢纽一方面是国家发展新基建政策的推动,另一方面是希望借此保持广州国际枢纽地位,为加速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基础。“广州建设国际信息枢纽和国家的政策方向是一致的。广州有良好的经济和多元均衡的产业基础,培育出了发达的信息产业,如微信、网易等互联网企业都成长于此,这也让广州有建设国际信息枢纽的底气。”胡刚表示,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随着传统线下贸易逐渐转向线上,国际信息枢纽的建设也将进一步擦亮“千年商都”名片,大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李焕坤)

8.关键词:文化

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摘要: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红色文化,改扩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推进广州文化馆、美术馆、科学馆和“图书馆之城”建设。加强文艺精品创作。

解读: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李国雄表示,广州是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千年商都,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等。“这些都是广州非常闪亮的文化名片。《报告》中提出的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是非常有必要的,广州也有这样的潜质和能力”。他说,近年来,广州在文化保护和建设上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在文化硬件建设上也有非常多标志性成果,“文化是一个城市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我们要不断保护、发扬和推广岭南文化”。(柳卓楠)

9.关键词:住房

新增租赁房源2万套

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增加租赁房源2万套,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租赁企业10家,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等试点。

解读:地产经济学家邓浩志表示,近年来,广州市在人才政策方面频繁发力,陆续出台、优化了系列人才住房政策。《报告》中提到的稳定房地产市场、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等诸多举措,将配合相应调整的人才住房政策,共同对广州楼市产生积极影响。(梁栩豪)

10.关键词:治理能力

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摘要: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治理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持续深化作风建设。

解读:去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报告》用单章节、大篇幅对此作出了具体工作安排。“《报告》强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是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 广东省委政法委一级调研员、处长邓少君博士表示,政府治理能力,一般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包括政府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方式与过程构成的“三位一体”治理网络。

《报告》在治理理论上,突出了以人民为本,强调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在治理结构部署上,提出了政府预防和应对超大城市风险的一整套科学的治理体系、治理机制,包括项目、实体、制度建设等;在治理方式与过程上,强调注重通过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抓好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政府服务效能等方式,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张璐瑶)


2019年广州成绩单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7个和0.6个百分点。

·发展质量持续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283家,连续两年居全国城市第一。广州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排名由2018年的32位提升到21位。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活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督办的147条黑臭水体消除黑臭。PM2.5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民生福祉稳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9%,均高于经济增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新增就业33.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5%,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47个和0.1个百分点。

·新增市场主体44.26万户,其中企业32.13万户,增长15%,增速高于全省11.05个百分点,日均新增企业880户。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7.5%。新增落户世界500强企业5家,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446家。

·规划新增10条高铁,推动高铁进市中心,加快构建与大湾区城市中心1小时、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与国家级城市群主要城市5-8小时互达的交通网络。

·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面向住房困难群体提供公租房7000多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36万户。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到人均3586元/月。

·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88万个、中小学学位1.36万个、示范性高中10所、教育集团23个。

·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案件类警情、刑事立案数分别下降13.7%和5.2%。



以上为您带来的“2020年广州的发展蓝图 十个关键词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全部内容,更多敬请关注爱羊城(公益网站)!
说明:网友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爱羊城系信息发布平台,爱羊城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