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工业提质增效 营收提高16.6% 从业者降18.1%
广州市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广州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2013年至2018年广州市工业提质增效明显,法人单位数量增长1.2倍,主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市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超五成。
数据表明,2013年以来广州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逐步体现之后,广州市工业企业提质增效,传统产业积极转型升级,落后产能淘汰速度加快,生产机械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
三大制造产业集聚明显
2018年,广州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77075个,比2013年增长1.2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4805个,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法人单位72270个。
私营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18年,广州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74322个,比2013年增长1.3倍;其中,私营企业69663个,比2013年增长1.7倍;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数量分别为156个和267个,分别比2013年下降25.4%和29.9%。此外,全市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有1693个和1060个,分别比2013年下降21.1%和14.8%。
2018年,广州市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76363个,比2013年增长1.2倍,占99.1%;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金属制品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为10485个、7419个和6060个,分别比2013年增长1.1倍、1.3倍和1.6倍,该3个行业单位数合计占全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的31.1%,显示出三个行业的集聚度。
非制造业行业企业数量也成倍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合计拥有法人单位656个,比2013年末增长2.5倍;采矿业拥有法人单位56个,比2013年末增长1.1倍。
从业人员下降18.1%
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1771.01亿元,比2013年增长44.3%;实现营业收入21116.43亿元,比2013年增长16.6%。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1个行业大类资产规模比2013年扩大。
营收和资产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企业的从业人数却明显下降。2018年,广州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80.64万人,比2013年下降18.1%。数据进一步说明,广州的工业提质增效成效明显,“用更少的人产生更大的效益”。
同时,数据也显示,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大幅下降,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2018年末,广州市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4个行业从业人员比2013年分别下降47.9%、43.2%、41.1%和36.8%,该4个行业合计拉低广州市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增速(相比2013年)12.1个百分点。
汽车年产近三百万辆
工业的主要行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资产总计4126.43亿元,比2013年增长49.5%,拉动全市工业企业法人资产总计增长9.1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资产总计3247.31亿元,比2013年末增长43.9%,拉动全市工业企业法人资产总计增长6.6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资产总计2543.86亿元,比2013年增长77.5%,拉动全市工业企业法人资产总计增长7.4个百分点。
2018年,广州市有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4个行业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分别为5631.06亿元、2305.05亿元、1675.25亿元和1460.11亿元,该4个行业营业收入合计占全市工业营业收入的52.4%。
2018年,广州市工业企业实现智能电视产量609.91万台,工业机器人4188套,新能源汽车2.82万辆,集成电路3.84亿块,光缆9851芯千米,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182.67万台(套)。汽车、化学药品原药、中成药、营养保健食品等传统优势产品也跟随市场主动调整结构,适应市场需要,2018年,该4类产品分别实现产品296.52万辆、2.04万吨、6.05万吨和5832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