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爱羊城 > 热点资讯 > 广东头条 >  共商新型互联网犯罪研究与治理 法学界专家学者齐聚广州

共商新型互联网犯罪研究与治理 法学界专家学者齐聚广州

发表时间:2020-01-06 09:39:46  来源:网友上传推荐好文章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次   【】【】【
近年来,新型互联网犯罪突出,既影响互联网经济发展,也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新的挑战。 如何破解新型互联网犯罪治理难题? 1月4日,新型互联网犯罪研究与治理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网络空间新型犯罪的法律规制、司法认定以及相关黑灰产业链的治理等课题,剖析网络新业态法治现状,探索治理应对思路。

近年来,新型互联网犯罪突出,既影响互联网经济发展,也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新的挑战。

如何破解新型互联网犯罪治理难题? 1月4日,新型互联网犯罪研究与治理论坛在广州举行。论坛现场,与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网络空间新型犯罪的法律规制、司法认定以及相关黑灰产业链的治理等课题,剖析网络新业态法治现状,探索治理应对思路。

法学界专家学者齐聚广州,共商新型互联网犯罪研究与治理

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统计显示,2016年至2018年,网络犯罪案件已结4.8万余件,案件量及在全部刑事案件总量中的占比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公安部信息显示,网络犯罪已占我国犯罪总数的三分之一,且呈不断上升态势。

“广州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前沿城市,一直高度重视对互联网犯罪的打击和治理。”论坛现场,广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谢晓丹表示,在互联网犯罪打击和治理的探索与实践上,广州成立了新型互联网犯罪研究中心,举办了广州地区高校法学院院长论坛,就“套路贷”、虚假诉讼、虚假仲裁等犯罪的实践路径、大数据时代网络犯罪的现状与趋势进行研究探讨,明确对策。

谢晓丹指出,当下正处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引导的创新时代,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也不断出新。监管机制、制约机制滞后于技术进步,由此带来了很多潜在风险。传统社会治理是基于行政区域的,有地域性,而互联网是跨域跨境的。基于这种特点,网络犯罪呈现出跨域性、跨境性,花样百出、层出不穷。

谢晓丹提出,希望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把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观点和建议,逐步以制度、机制、办案指南等形式加以吸收和体现,用以指导实践。要突出国际视野,秉持法治信仰,立足中国现实,积极开展对网络主权、网络恐怖主义、域外网络犯罪打击与法律适用等方面的研究探索。要加强对涉人工智能犯罪、智能手机攻击、涉家庭自动化及物联网犯罪等时代前沿问题的研究;加大对网络社会治理、算法规制、基因编辑规制等课题的研究,搞好跨界学科协同,有效应对新型网络犯罪和相关衍生问题。

“在网络犯罪不断挑战刑法理论的同时,我国也在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法治工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说,当法律做了充分应对以后,因为技术的进步,要求立法能够迅速调整理念,并且以与互联网时代相称的速度给予法律反映,以便能够及时维护实现法意的保护,这也要求司法机关要很好地在罪刑法定原则下维护平衡。

论坛上,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车浩就“网络时代的刑法理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时延安就“网络空间的犯罪合作”主题,广州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张泽涛就“区块链电子存证技术”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此外,论坛还举行了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研究、网络黑灰产犯罪研究、网络犯罪罪名适用难点研究共三个单元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相关议题作了主题发言和与谈。

据了解,为加强对当前新型互联网犯罪的探索研究,论坛前开展了“新型互联网犯罪研究与治理征集活动”,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公、检、法等实务部门论文300余篇,共评选出一等奖论文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17篇。



以上为您带来的“共商新型互联网犯罪研究与治理 法学界专家学者齐聚广州”全部内容,更多敬请关注爱羊城(公益网站)!
说明:网友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爱羊城系信息发布平台,爱羊城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