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信息分类
当前位置:爱羊城 > 热点资讯 > 广东头条 >  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召开广州城市创新指数

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召开广州城市创新指数

发表时间:2019-12-25 11:16:37  来源:网友上传推荐好文章 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次   【】【】【
12月23日,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召开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本次发布会,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并同步发布《2019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领导李江、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范小红主任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玄兆辉副所长等课题研究人员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2月23日,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召开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本次发布会,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并同步发布《2019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领导李江、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范小红主任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玄兆辉副所长等课题研究人员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发布会现场)

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作为广州市委宣传部新型智库试点单位,近年主要围绕城市创新战略、产业技术趋势、创新政策、创新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本次发布的两项成果横向整体研究和纵向垂直研究相结合,《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从城市创新角度宏观整体研究广州创新发展,《2019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报告》深入具体产业纵向研究广州产业创新发展现状。

一、广州城市创新进步迅速,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19》基于城市管理者对创新城市建设的需要,结合广州城市及区级创新的特殊性,建立了广州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和区级创新指数评价体系,从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4个维度(一级指标)对广州市及广州各区创新能力进行了监测和评价。同时,为更好地反映广州市和区级科技创新实际情况,报告对市级、区级评价主体的创新指数二级指标体系进行了区分,其中广州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由20个二级指标构成,重点监测和评价广州市2010年以来创新发展变化情况;区级创新指数指标体系由10个核心指标构成,对广州市11个行政区科技创新水平进行评价。

报告显示,2018年,广州进一步优化区域创新体系,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释放创新新动能,科技创新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广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创新创业活跃度显著提升;创新平台支撑体系日益完善,原始核心技术创新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突破,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力凸显;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

报告显示,广州城市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城市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创新指数测算结果显示,以2010年100分作为基数,2018年广州创新指数得分为247.25分,较上年提高29.77分(见图1)。2010-2018年,广州创新指数年均增长11.98%。与2010年相比,2018年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4个一级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创新绩效改善最为明显,2010-2018年年均增长22.63分;其次是企业创新,年均增长18.24分;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指数得分差距较小,年均增长分别为16.43分、16.32分。以上数据表明,广州市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更为凸显,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创新绩效日趋显现,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城市创新活力,为建设科技强市及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奠定基础。

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图1广州创新指数及一级指标得分)

(二)创新资源集聚效应更为凸显

2018年,广州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全社会R&D经费支出总额较上年增长12.73%。创新人才资源进一步集聚,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为149.70人年/万人,较上年增加12.85人年/万人,R&D人员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充实。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数量突破20万,较上年增加1.9万人,表明广州集聚高层次人才能力增强,对于提高广州研发人力资源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图2广州创新资源二级指标得分雷达图)

(三)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2018年,广州企业在自主知识产权、设立企业内部研发机构、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亮点纷呈,企业创新活力显著提升。一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指数得分较上年大幅增长110.65分,达394.60分,是企业创新5个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指标。其中企业专利授权数较上年增长63.15%,达6.95万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数较上年增长38.08%,达95万个。二是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为44.35%,较上年提升5.97个百分点。三是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50%,较上年提升0.5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成为广州转型升级的助推器和领头羊。

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图3广州企业创新二级指标得分雷达图)

(四)科技创新绩效日趋显现

创新绩效是广州2018年城市创新指数得分最高的一级指标,在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每万名从业人员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及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表现亮眼。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密度提升,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达11688家,仅次于北京、深圳,位居全国第三。二是2018年广州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为719.38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101.22%,技术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技术转移的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三是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2018年广州劳动生产率为25.99万元/人,较2010年提高12.55万元/人,科技创新对提高广州市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图4 广州创新绩效二级指标得分雷达图)

(五)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

广州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优化成效显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更加浓厚。一是企业经营政策环境有效改善,2018年经税务部门核定的企业申报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经费总额为412亿元。二是风投创投中心地位更为突显,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基金成为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2018年广州私募股权、创业投资机构管理基金净资产2475.22亿元,较上年增长52.91%。三是金融支持企业创新成长力度持续加大,金融机构向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达1000亿元,科技金融融合更为紧密。

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图5 广州创新环境二级指标得分雷达图)

(六)广州各区创新发展各有侧重,亮点纷呈

广州区级创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度广州各区的整体创新水平较上年明显提高。其中,黄埔区、天河区创新指数综合得分分别居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综合得分均超过85分,属第一梯队,呈现出“双雄引领”态势。且与全市其它各区得分差距拉大。同时,广州各区科技创新各有侧重,亮点纷呈。黄埔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从事R&D研究人员数、劳动生产率、专利产出及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得分均居各区之首;天河区创新企业量质齐升、创新平台建设持续发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破千,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创新平台建设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得分均居全市首位。海珠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绩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表现亮眼;南沙区创新资金投入力度大,全社会R&D经费支出增速快,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居全市第二;番禺区注重企业创新,每万名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得分较高,新增高新企业数量多;越秀区企业科技创新效能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同比增长370.65%;花都区科技投入强度较高,财政科技支出得分排名居全市首位

(七)科技创新仍有短板需补齐

报告显示,广州创新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在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专利产出及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等方面得分相对较低,科技创新支撑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潜力巨大。此外,广州各区的创新发展不平衡、创新水平差异大等问题突出,各区需立足自身优势、补齐短板,强化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二、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实力显著,成绩显著

《2019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报告》从产业增长、创新产业链条、研究实力、创新成果等方面展示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发展面貌,并对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报告显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速稳步上升,生物医药企业分布均衡,涉及医药领域较全面,基本覆盖了生物医药产业各领域,生物医药研究平台、创新平台资源丰富,在肿瘤药品研发、干细胞、再生医学等领域优势明显,充分体现广州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心和力度。具体特点如下:

(一)整体规模、增速稳步上升

2018 年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 产业实现增加值587.81 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9.5%。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 2016 年广州市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为278 亿元,2017 年广州医药产业规模以上企 业实现总产值 290.30 亿元,比 2016 年增长 4.40%,增速与 2016 年相比降低了 9.22 个百分点。广州医药企业总产值从 2011 年 177.19 亿元增长至 2017 年的 290.3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8.57%。

(二)创新链条较为完整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临床转化、人才教育等全链条创新能力。在生物医药领域建有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家省重点实验室,59家市重点实验室,以及12家新型研发机构等众多创新平台。已形成以开发区的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两城一岛”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吸引和培养了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12名两院院士、50名“千人计划”专家、20名“万人计划”专家。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和配套服务,全市已有119家药品生产企业,59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超过1000家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以来,GE产业园、百济神州、赛默飞等行业巨头纷纷落户广州开发区。

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广州市生物医药领域主要创新平台分布图)

(三)科研实力强劲

广州开设医学、药学、生物学相关专业的高校有中山大学等10所,共有药理学、病原生物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6个国际级生物领域重点学科。2015-2018年期间,广州学者在4种国际主要药物化学杂志发表论文数占全国10%,居于全国领先位置,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肿瘤研究中心等进入世界自然指数200强。广州在干细胞、抗癌药物、药物化学、临床医学与服务等领域具有较高研究水平,部分进入国际研究前沿,如冠昊生物建立的“抗T细胞耗竭的hTERT”技术、“小分子化合物有道人多潜能干细胞的新技术平台”,在精准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国际领跑。2018年,广州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专项项目数量达17项,居全国第三位。特别是“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5项)和 “干细胞及转化研究专项”(5项),承担项目数量较多。

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201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专项承担项目数量)

(四)创新成果丰富

2017年至2019年第一季度,广州新药研发品种申请获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包括化药1类、2类、中药6类及生物制品等46个品种,受理数量79件。其中广药集团获得化学药1.1类新药头孢嗪脒钠和注射用头孢嗪脒钠的临床试验批件,是我国近二十年来唯一成功获批的头孢类1.1类新药临床批件,填补了国内头孢类药物空白。2018年广州共19个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注册批文。近10年广州生物医药领域发明专利呈高增长态势,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广州共有生物医药方面的发明专利申请27000余件,发明授权7920余件,平均增速19.6%,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和抗肿瘤药领域专利分布较多,显示广州生物药研发的巨大潜力。

(五)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优势突出

广州的干细胞产业链上中下游均具有全国领先的优势。一方面,上游研究基础扎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国际领先,拥有国际一流的临床级细胞与干细胞库;另一方面,中游实力雄厚,拥有世界一流的、符合GMP标准的人类干细胞库及细胞制备车间。以专利技术为例,截至2019年5月,广州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专利申请数为895件,位居全国第一。

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国内重点城市干细胞专利申请量统计情况)

(六)中医药特色明显

广州拥有一批品牌号召力、文化渗透力强大的著名中药老字号,中医药接受程度全球最高,中医药创新平台和资源投入具有比较优势。仅广州药业即拥有国内同业最多的中华医药老字号,包括如陈李济、王老吉、敬修堂、采芝林、潘高寿等。广州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42.76%与中医药相关,其中26.72%来自中成药生产,16.04%来自中药饮片加工。

城市创新指数报告等成果发布会在广州举行

(广州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构成图)

报告也揭示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存在的短板,如龙头医药企业研发强度不高、风险投资活跃度不高、基层研究型中坚人才充裕度不高、共享临床试验服务平台不足等,制约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为抓住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发挥优势,打造国际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产业创新中心,报告还从政策扶持精准度、突破重点优势技术领域、补强公共研发服务链条、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强壮投融资体系、健全风险评估制度与自律机制等六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广州城市创新指数全面系统、科学的阐述了广州科技创新近年正呈现的新发展、新态势以及短板和劣势;是广州实现精准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推动创新新型城市创新建设的科学决策参考依据。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报告展示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整体特点和优势,也发掘了制约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的一些因素,对指导生物医药产业政策制定有重要参考意义。

发布会上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领导李江表示两项研究报告从整体和细分领域对广州的创新发展做了深度把脉。希望广州创新指数研究下一步继续围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人才支撑”全链条深度挖掘、精准分析广州的长板和短板,特别要增强在科学发现方面的研究。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发展方面要开展持续追踪研究,做出更多优质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以上为您带来的“广州创新战略研究院(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召开广州城市创新指数”全部内容,更多敬请关注爱羊城(公益网站)!
说明:网友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爱羊城系信息发布平台,爱羊城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