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教师惩戒权 正面管教有望取代打骂教育
古语有云 " 严师出高徒 ", 但随着时代变化 , 学生和家长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 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一度受到重罚 , 如今年8月 , 山东日照某班主任因用课本抽打了两名逃课的学生 , 被停职一个月且被纳入信用 " 黑名单 "。
11月22日 , 司法部、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 ( 征求意见稿 ) 》 ( 下称《规则》 ) 指出 ,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 可根据学生违规违纪的情节轻重采用不同惩戒手段。同时 , 征求意见稿也为教师行为列出了 " 禁止清单 "。
新快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 , 多数家长都认可老师的惩戒权 , 认为对待问题学生 , 适当惩戒是必须的。心理专家则强调 , 要实现惩戒有度 , 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就必须建立信任 , 这对老师自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A
明确教师惩戒权,广东走在全国前列
教师惩戒权一直备受关注 , 今年7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 简称《意见》 ) , 首次明确提出教师惩戒权 , 并要求制定实施细则。
其实 , 在《意见》发布前3个月 , 广东省已公布《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 ( 草案 ) 》 ( 简称《条例》 ) , 提出中小学教师可采取一定的教育惩罚措施 , 在全国率先用立法赋予老师教育惩戒权 , 但未对使用惩戒的情况、措施等作出详细规定。
今年9月 ,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条例》, 对教育惩戒权作出具体规定 , 符合惩戒条件的情况下 , 教师可以采取责令站立、慢跑等与其年龄和身心健康相适应的教育措施。但 " 罚站罚跑 " 的规定是否属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受到争议 , 随后在11月15日发布的《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 ( 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 ) 》中 , 删除了 " 罚站罚跑 " 条款 , 修改为 "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与其年龄和身心健康相适应的教育惩戒措施 "。
广州市花都区一民办学校年级组长皮老师表示 , 从《条例》变化可以看出 , 教育惩戒权是备受关注又备受争议的议题 , 多数人接受教育应该有惩戒权 , 但对于惩戒权的使用及教师、学生安全和尊严的保护有所顾忌 , 这就需要进一步细化规则条款 , 明确实施惩戒的条件、方式。
皮老师说 , 在最新发布的《规则》中 , 进一步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强制措施四个层级 , 也提到了罚站、面壁、适当增加运动要求等惩戒方式 , 可见 " 罚站罚跑 " 类惩戒有一定合理性 , 对于教师把握实施惩戒的度有一定帮助 ; 但是《规则》里一些规定仍然比较含糊 , 比如对学生有哪些具体违规行为可以实施相应级别惩戒并没有明确界定 , 实际执行中还是要依靠教师自行判断 , 没有细则保障可能会影响惩戒权的实施。
B
惩戒并非目的 , 正面管教更能教育好学生
对于惩戒权的确认 , 多位老师表示 , 惩戒不是目的 , 纠正学生错误的行为或倾向才是核心 , 惩戒外还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
广外教育集团某分校的班主任罗老师表示 , 班里有学生此前就读的学校采用高压管理 , 班级纪律和学生人际问题曾气走数位班主任。他刚接手班主任工作时 , 有家长表示信任老师 , 也对他说过 ," 孩子不听话你就打 "。但罗老师认为 , " 打骂式的教育对现在的学生效果短暂 , 正面管教才是更有效的方式。"
罗老师没有用棍棒 , 而是用学生爱面子的心理树立权威和信任。" 学生看到我每天时髦靓丽 , 开开心心 , 觉得十分给他们长脸 ; 他们自然而然想要表现更好 , 也给我长脸。" 随后 , 罗老师重新制定了班规 , 让每个学生轮流成为纪律、卫生等班务的管理者、监督者。" 负责管理的学生一开始都会抱怨其他同学不配合、难以管理 , 但这正是他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时候 , 他们体会到了管理班务的难处 , 也知道了配合班级管理的好处 , 班里的人际关系更和谐了。" 在惩戒措施上 , 罗老师也采用特别的方式 , 比如让违规学生表演节目等。随着正面管教的实施 , 班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 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意愿不断提升。
祈福英语实验学校的韩老师表示 , 传统的教育中倾向实施打压、惩戒等挫折教育 , 可能会取得一定效果 , 但容易故态复萌 , 她主张的是赏识教育 , 采用温柔感化和激励引导并进的方式。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严肃的批评甚至责罚往往接受不了 , 用灵活委婉的方式教育、鼓励 , 耐心对待他们 , 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指导 , 既保护学生的自尊、自信 , 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 此外 , 对于学生好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 , 即使仅仅奖励一包薯片 , 学生也会感到开心 , 觉得受到了认可 , 从而强化学生的正向发展。
C
家长认可老师的惩戒权 , 但老师应以身作则
" 现在一些老师不太敢管问题学生 , 这不仅不利于问题学生的成长 , 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生。" 二年级学生家长梓繁妈妈对于落实教师的教育惩戒权十分赞同。" 之前我孩子班里有个学生 , 喜欢无故拍打、推倒其他同学 , 扰乱课堂纪律 , 老师多次温和教育也没有效果 , 这个学生的家长也百般推脱。" 因此她认为 , 对于个别不受管教的学生 , 也许发挥惩戒权才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 , 惩戒权的明确消除了老师的顾虑。
六年级学生家长钊爸也认为 , 由于家长投诉、老师缺乏保障 , 老师们对问题学生可能不敢管或者难以管到底。但他也疑虑 , 老师可能过度惩戒 , 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此 , 二级心理咨询师徐丽娟表示 , 不同的学生对待惩戒的 " 耐受力 " 不同 , 有的学生会因点名批评感到伤害自尊 , 有的学生可能在体罚后仍然情绪稳定 , 惩戒有度不仅体现在不同级别的惩戒方式上 , 也体现在对待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惩戒方式上。
因此 , 实现惩戒有度需要老师对学生十分了解 , 家长和学生也十分信任老师。为此 , 徐丽娟建议 , 让家长和学生参与到学校或班级规则的制定中 , 和老师共同划定惩戒的范围、程度 , 明确老师在管教过程中的责任边界 , 从而提升惩戒权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此外 , 老师也要严于律己 , 以身作则 , 严谨地使用惩戒权 , 并加强与家长沟通 , 使学生和家长 " 服气 ", 当学生和家长从心底里认可老师 , 老师的适度惩戒才能发挥效果 , 形成教育管理的正向循环。
